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3900|回复: 1

[现、当代] 春节说春联(任松筠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6-23 09:56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 

作者:任松筠 来源:新华日报


核心提示

  对联,是我国汉民族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,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炼和艺术化的反映。

  对联的本质是对立统一和谐。它是正反的天然组合,上下联要形成强烈对比。对联要求对仗,表现为:字数相等,词性相同,结构相似,平仄相对。

  坛主小传

  袁裕陵,《江苏楹联》副主编、金陵老年大学教授、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顾问。至今已创作诗词两千余首(阕),对联四千余副,赋、序、碑文数十篇。曾多次任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评委、主评委。与老师丁芒先生等合作编著《当代诗词学》、《当代爱国诗词选》、《当代诗词类编》、《青少年学诗写诗入门》等多部学术著作。

  袁裕陵

  “对地对天,天地有情皆可对;联今联古,古今无事不成联。”

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。要弘扬中华文化,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。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,与现代文明相协调,保持民族性,体现时代性。春节将至,到处张灯结彩、一片喜气洋洋,我这里想与大家谈谈对联。

 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

  对联,又称“楹联”、“对子”,广义上属于诗的范畴。它是书写或镌刻、悬挂于门壁、楹柱或其它器物上的一种文学形式。这种形式,是我国汉民族独创的,可以说它是一种最短的文学形式。它是用上、下两联形式相对、内容相关的语句结构而成的一种汉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,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炼和艺术化的反映。

  从古到今,人们欢度春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。如送灶王(腊月二十四,也有二十三)书写春联,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,下界报平安,掸尘、除夕守岁、燃放鞭炮、磕头烧香、祭祖、拜神,吃屠苏酒,家家户户在厅堂房门上贴一副红彤彤的书写着各种吉祥语言的春联,顿觉满目生辉,其喜洋洋者也,点缀节日气氛。因为它凝结着全家人对幸福来年的无限期望。当然要注意不能贴倒,上联在右边,下联在左边,不题款,一般要加横批。

  “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”、“闻鸡起舞,跃马争春”、“又是一年芳草绿,依然十里杏花红”这些对联,给人以言简意赅、春意盎然之感。“鼠标点出全家快乐;燕剪裁成一片春光”把春联与时代节奏合拍了,非常有意境。

  其实对联是诗歌的一部分,最早的对联是受诗歌影响的。

  《元日》

  王安石

  爆竹声中一岁除,

  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
  千门万户曈曈日,

  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  那么什么叫新桃、旧符呢?传说中神荼、郁垒兄弟两个能惩凶除恶,所以远古时代,人们把两个人的名字刻在桃木上,然后挂在门上辟邪。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在与兄弟间血腥残杀中登上皇帝宝座,做了亏心事,有一天半夜做梦,遇到有人要杀他,这时来了两员大将把恶人赶走。唐太宗吓醒后想了想,这两员大将好像就是身边的秦叔宝和尉迟恭,于是就把两人的画像贴在门上,代替新桃旧符。

  五代时,后蜀主孟昶每年过年都会要手下大臣写春联,他还亲自撰写了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据说这是中国第一副春联。

  春联与南京的历史渊源

  据我们考证,其实中国对联第一人并不是孟昶,而是比他早404年的六朝梁代刘孝绰。刘孝绰在建康做官,这个人非常有才,喜欢帮助别人,但帮了别人之后又常常挖苦、戏弄别人,所以虽然做了许多好事,但最终没有人说他好。后来辞官不做,怕别人打忧他,就写了一副“闭门罢庆吊,高卧谢公卿”对子贴在门上,拒绝别人上门访问,这应是中国第一副对联。

  谈到对联的发展史,必须谈到一个人——朱元璋。明朝开国初年,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,定都南京后下了一道圣旨,春节时家家户户必须得贴对联。清代学者陈云瞻《簪云楼杂话》就记载到:春联之设,自明太祖始。帝都金陵,除夕前传旨“公卿士庶之家,门上须加春联一副”。

  皇帝亲自倡导贴对联,当然效果好了。不仅如此,每年大年除夕的晚上,他还微服私访,看谁家的对联写得好,谁家的写得不好,谁家如果没写对联还必须补上,有的家庭不识字,不会写对联,他还亲自给写对联。于是春联遍布当时首都金陵各处,所以金陵又有“楹联之都”美誉。

  自此以后,春节张贴春联,取代了过去挂桃符的习俗。在中国对联发展史上,不能不说是朱元璋这个封建皇帝的一大贡献。且看对联天子朱元璋赞美金陵秦淮河之美的一副对联:“佳山佳水,佳月佳风,千秋佳地;痴声痴色,痴情痴梦,几辈痴人。”意思是说南京真是太美啦。

  还有一个故事:有一次朱元璋与四子朱棣(永乐皇帝)、长孙允炆(建文帝)看赛马时触景生情,想考考四儿子和长孙的才华,就出上联:“风吹马尾千条线”,让他们对下联。可允炆不懂对联意境,就对了“雨打羊毛一片毡”这样的下联。虽字数、平仄、词性都相对,但意境粗俗不甚。朱元璋很不高兴,认为大明朝国势刚刚兴起,这个下联对得不吉利。于是让儿子对,朱棣对的下联是“日照龙鳞万点金”,这句下联意境新奇,给人以富丽堂皇之威,朱元璋转忧为喜,又为朱允炆的平庸叹息,对人说:“长孙无才,只怕王位难保”。允炆登基不久,果然便被朱棣推翻。

  对联是个大家族,春联只是其一

  前面说过,春联是整个对联艺术中的一个门类,发展到后来除了春联,还有喜联、挽联、行业联、名胜联、题赠联、嵌名联等多种形式。共同组成了对联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,又因是方块字,有音形义之分(其它都为字母拼音),是中国特有的语言文字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体。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(如人际交往、喜、寿、挽、题、赠等),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,犹如一把双锋的宝剑,一面通俗(但不庸俗),一面高雅。

  只要汉字存在一天,对仗工整、格律严谨的对联艺术就不会消亡。只是文学当随时代,与时俱进而已,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过:一代有一代的文学,如诗经、楚辞、汉赋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对联等等,而对联又因其短小,两行文学,言简意赅,适用性强,百姓喜闻乐见发展很快。

  比如,中国有那么多的亭台楼阁、名胜古迹,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?只要写一副对联就能办得到,如昆明大观楼的一副对联长达180个字,因此而闻名于世,凡是到昆明去的人没有不到大观楼的。另外,黄鹤楼、岳阳楼等都有对联。

  如湖南岳阳楼联:“四面湖山来眼底;万家忧乐到心头。”南京莫愁湖联:“江水东流,淘尽了千古英雄儿女;石城西峙,依旧是六朝烟雨楼台。”西湖天竺山冷泉亭联:“在山本清,泉自源头冷起;入世皆幻,峰从天外飞来。”安徽太白楼联:“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,挂席来游,三楚风涛携袖底;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,凭栏远眺,六朝灿景落杯前”等等。

  此外,对联还有广泛的社会交往价值,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学啦,送一副对联去祝贺;朋友结婚了,也可以送一副吉利、喜庆的对联;长辈过寿、过生日等都可以送一副对联庆贺。如果老人去世,送一副挽联表达哀思。

  如何欣赏和创作对联

  既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,就必定要遵循其艺术规律,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有人说学诗词对联是戴镣铐跳舞,规定太多,束缚了人的思想,但请想一想,如果没有规矩,那么世界杯足球赛、NBA职业篮球联赛还能有什么吸引人的魅力?随便踢、随便投就行了,谈什么手球、脚球、带球撞人等犯规动作。

  对联的本质是对立统一和谐。上下两联光有一联是不行的,谁见到半妆的美人、独眼的英雄,有损形象就不美了。对联是正反的天然组合,上下联要形成强烈的对比,上联要弱,下联要强,反差越大越好。自然界有阴阳之说,日为阳、月为阴,天为阳、地为阴,南为阳、北为阴,正面为阳、反面为阴,下联为阳、上联为阴,无高山不显平原,无丫环不显小姐。但上下联要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,这就是黑格尔的:正、反、合规律,也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,总的来说就是体现一种和谐和美。“和谐”二字,在左传中是这样解释:“如乐之和,无所不谐”,天人合一。

  《子夜吴歌》

  李白

  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。

  秋风吹不尽,总是玉关情。

  何日平胡虏,良人罢远征?

  《捣练子》

  贺铸

  砧面莹,杵声齐,捣就征衣泪墨题。

  寄到玉关应万里,戍人犹在玉关西。

  前面说上下联要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,不能上联说一事下联另说一事,那种叫无情对,又叫分咏或诗钟,即表面上的要求如平仄、字数、词性等都能做到,实际上不是一回事,如: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6-23 09:57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  半夏;三秋

  三角债;五分钱

  四弟;多哥

  胖大海;瘦西湖

  学会新增理事;才能大获成功。

  昨日古人今日我;秦时明月汉时关。 (日历、古战场)

  水汽下临云梦泽;曲香遥指杏花村。 (岳阳楼、汾酒)

  这种对联非常诙谐、有趣,在福建、台湾一带很流行。

  对联四要素

  对联本质特征要求对仗,表现为:字数相等,词性相同,结构相似,平仄相对。

  1、字数相等。

  即上联和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,才能形成对仗。从一字联到千字联莫不如此,最长1612字,最短2字。如果上联是五个字,下联是六个字,那就不是对联了,当然,也有故意用字数不等的联文来表达某种特殊含意,如“袁世凯千古;中华民众万年”,据说此联是在袁世凯死时,一位声望很高的学者写的,这幅联上联比下联少了一字,乍一看不能成对,作者的意图是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众。

  2、词性相同。

  对联上、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或词组的词性必须相同,才能形成对仗。就是要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介词对介词,助词对助词等。有天文、地理、数字、颜色、方位等20多种。如题李香君媚香楼“媚骨不生,一掬丹心一掬血;香魂何在,半萦碧水半萦楼。”

  3、结构相似。

  对联上、下联句子的结构必须大体一致。上联是主谓结构,下联也应该是主谓结构。上联是动宾结构,下联也应该是动宾结构。上联中语词是并列或偏正结构,下联对应位置也必须用并列或偏正结构。如“日月”对“河山”即为并列结构相对,“明月”对“高山”即为偏正结构相对,如果用“日月”对“高山”那就错了。同理,“明月”对“高山”那就对了。

  4、平仄声相对。

  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,其中前两个是平声,后两个是仄声。

  而古汉浯的四声是平、上(读伞)、去、入。其中只有一个平声,而有三个仄声(上、去、入),平声就是平调(不高不低,不升不降),上声是升调,去声是降调,入声是短调。在《康熙字典》中有明朝真空和尚关于古四声有一首歌诀“平声平道莫低昂,上声高呼猛烈强。去声分明哀远道,入声短促急收藏”,它说出了古四声的大概特征。

  举几个例子说明:

  “东、懂、冻、独”,“平、品、聘、劈”,“朱、主、柱、足”,“夫、斧、父、福”。

  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了,中原音韵把它“入派三声”,即融入平、上、去三声中去了,大部分在阳平声中(竹、木、服、福、俗、拔、插、夺……)。但入声字是古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,它声调极短,一出口就收回,它和平、上、去三声合在一起,在格律诗词中起到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效果。

  如果上联是:“平平仄仄平平仄”,下联就一定要“仄仄平平仄仄平”(七言联格律)。且上联最后一字须用仄声,下联最后一字须用平声。

  对联其实是一个城市的名片,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,但经常会看到一些公共场所书写的对联不对仗。如:“细柳夹岸生;桃花渡口红。”(南京桃叶渡)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。

  对联的应用(一)

  春联: 1、一元复始;万象更新。 2、岁岁平安日;年年如意春。 3、山河添秀色;大地浴春辉。

  4、又是一年芳草绿;依然十里杏花红。 5、爆竹声声辞旧岁岁岁贺佳节;瑞雪飘飘迎新年年年庆元春。

  (二)婚联:

  1、百年恩爱双心结;千里姻缘一线牵。 2、在地在天,比肩比翼;如花如月,长好长圆。

  (三)寿联: 1、五十岁联:已过一万八千日;应知四十九年非。

  2、五十五岁联:五五生涯,原为一瞬;千千心结,都系两行。 3、八十岁联:临风曾阅八千岁;对酒须倾三百杯。

  (四)挽联:

  此日漫挥天下泪;有公足壮海军威。 (光绪皇帝挽邓世昌)十载奏双簧,无词今后难成曲;数人弱一个,教我如何不想他。(音乐家赵元任挽刘半农联)

  诗吟马背,公是射雕手;爱遗寰中,我怀上寿人。(挽刘工天老人)

  (五)名胜古迹联:

  名胜古迹配上好对联,可以使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交相辉映,使名胜古迹更加壮美、高雅。可使人们对名胜古迹景点的文化背景,历史沿革的了解、欣赏起到画龙点睛的功用。更可推动旅游文化事业的兴旺发展,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  四面荷花三面柳;一堀山色半城湖。 (济南大明湖联)搁笔题诗,两人千古;临江吞汉,三楚一楼。 (黄鹤楼)

  江水东流,淘尽了千古英雄儿女;石城西峙,依旧是六朝烟雨楼台。 (莫愁湖)银汉无声,谁持宝剑分明月;苍生有愿,齐待惠风歌庆云。(南京文德桥半边月)

  门外楼头,遗六朝旧梦;胸中眼底,展千里新颜。(南京胭脂井)青山有幸埋忠骨;白铁无辜铸侫臣。 (西湖岳飞墓)

  长啸一声,山鸣谷应;举头四望,海阔天空。 (江苏南通狼山支云塔联)四面湖山来眼底;万家忧乐到心头。 (岳阳楼)

  数点梅花亡国泪;二分明月老臣心。 (扬州史可法墓)

  (六)嵌名联:

  从第一字到第七字分别为凤顶、燕颔、鸢肩、蜂腰、鹤膝、凫胫、雁足。另有魁斗、碎锦、双钩等多种嵌法。下联为双钩:

  柯亭笛绕花中隐;军料场崩雪里雷。(江苏京剧院柯军、龚隐雷)以下联均为凤顶格:缘定三生,与君携手;桥联二姓,许我同心。(绣球公园缘桥)

  鼓响应天,喜大江万里春潮涌;楼观震旦,迎新纪一轮晓日升。(南京鼓楼公园)夕阳朝日同辉耀;佳气清风自去来。 (总统府夕佳楼)

  媚骨不生,一掬丹心一掬血;香魂何在,半萦碧水半萦楼。 (李香君媚香楼)

  (七)商业应用联(行业朕):

  君心似我心,万里闻音,亲情欢悦;商场如战场,一机在手,胜券稳操。 (手机)炰凤烹龙,毋需烟火;省心蓄力,再创辉煌。 (微波炉)

  随我转乾坤,静中更净;使君省心力,优上无忧。 (洗衣机)虽为毫末技艺;却是顶上功夫。

  磨砺以须,问天下头颅几许;及锋而试,看老夫手段如何。(理发店)人心无算处;国手有输时。 (棋艺馆)劝君更尽一杯酒;与尔同消万古愁。 (酒店)欲把西湖比西子;从来佳茗似佳人。 (茶馆)但愿世间人无病;何愁架上药生尘。 (药店)由此登堂入室;任君步月凌云。 (鞋店)腕引时辰十二;胸藏星斗万千。 (钟表店)胸中存灼见;眼底辨秋毫。 (眼镜店)不愁明月尽;自有夜珠来。

  (灯具店)利润之薄,不能再减;皮毛之厚,无以复加。 (皮货店)藏古今学术;聚天地精华。 (书店)及锋而试;唯利是图。 (刀剪店)

  (八)高考试卷中的对联

 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对联题:出句:扫千年旧习,参考答案:树一代新风。出句: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,

  参考答案: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。出句:春晖盈大地,参考答案:正气满乾坤。出句:科学能致富,参考答案:勤劳可兴家。

  出句: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,参考答案: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。出句:学问藏今古,参考答案:才识贯中西。

  出句:荔枝龙眼木瓜,皆是岭南佳果,参考答案:月季牡丹金桂,莫非海内奇葩。

 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第二卷第六题第20小题:请以“梦想与现实”为内容仿照下面示例写两个句子,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,两句之间构成对偶。“太阳热烈奔放,带着万丈光芒,给生灵以活力;月亮温馨宽容,带着无际清辉,给万物以安宁。”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GMT+8, 2024-5-2 23:29

© 2001-2011 Powered by Discuz! X3.4. Theme By Yeei!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